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高楼大厦带来的是裸露的水泥楼顶。固碳的植被减少了,人们的生活远离了自然,鸟儿、昆虫等动物生存的自然栖息环境也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则愈演愈烈。
马丽亚老师总结京津冀地区近十几年来屋顶绿化的发展经验教训,特别强调建设屋顶绿化将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贮存,城市空气净化,为鸟类提供栖息和觅食地,实现乡土地被真正自然修护的有效途径。
未来屋顶绿化的发展方向主要为两个,一种是参与性强的、可以实现家与园结合的装配式屋顶绿化,另外一种是实现自然演替、人极少参与的高层屋顶绿化,作为鸟类及其他空中生物的栖息和觅食地。
全国政协礼堂屋顶花园
从建筑第五立面实施雨水源头截流
城市大开发导致原本是属于自然万物的天堂,能够蓄积雨水的植被、土壤大面积被建筑取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看海等一系列大城市病症日趋显著。屋顶有非常好的生境条件,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非常有利于碳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屋顶绿化恰恰可以作为一种补偿措施,在建筑的第五立面,通过屋顶的植被、基质土壤及收集系统进行截留、贮存雨水,是城市“海绵体”有效补充,也补偿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失绿。
除了截留雨水,屋顶绿化尚可以减少建筑因气温骤变而产生的楼体损伤;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吸尘,净化城市空气;对顶层建筑房屋可起到保温隔热等节能功效
朝阳区小关街道办事处屋顶绿化俯瞰
天津滨海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坡屋顶绿化
马丽亚老师建议新建的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对屋顶绿化实施考量。在老旧城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对公共建筑可根据具体区域房屋荷载的勘察,在考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基础上,应充分实施相应的屋顶绿化配置,立体拓展绿化空间,提升区域生态水平和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体验。
马丽亚老师强调在屋顶绿化类型的选择上,根据建筑物情况实事求是,以绿化为根,以生态为本,避免大拆和大建。
以文化为根,让屋顶绿化拥有“灵魂”
“古代的人文园林,大多是文人在山水环境中唱诗,互相切磋,感悟人生,园林里体验的是‘潇洒、自由、禅思等的生活业态’。在园景建设中,要处理好技与艺的关系,技是外延,艺是内涵。“艺”是内心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是真心自然升华的表达。要让屋顶绿化拥有朴素的“灵魂”,就需要为其注入文化的内涵。马丽亚老师说:“城市的生态修复,关键在于自然的修复,其核心是人心的生态”。而心灵的生态,要靠“艺”,靠文化。有了“艺”的匠心,才能够汇集更多的匠人保障屋顶绿化的质量。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维护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扩大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正在推广中,那么在具体建设时,我们要怎么建?
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屋顶花园
天津市民广场屋顶绿化
把高层屋顶留给自然,让低层屋顶成为“田园
马丽亚老师主张:“将建筑第五立面的绿化、美化、装配化、生态化、循环化,将自然、建筑、人文有机融合,为建筑装点锦绣,把屋顶绘成丹青。搭建花、鸟、蜂、虫的生态链;扩展鸟语花香,建造蝶飞蜂舞的生态空间。”这种类似桃花源的生态空间,将自然、家、园结合了起来。
如何让鸟类回归城市,为鸟类提供更多、更舒适的栖息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马丽亚老师提倡把城市高层屋顶留给自然,人少参与,并让自然修复自然,为候鸟搭建生命通道。高层要为候鸟服务,种植野果、耐旱的枸杞和杂草种子等,形成自然演替,不需施肥打药,有昆虫存在,鸟类也能够有食物来源。屋顶可承重300公斤时,在设计的时候可适当考虑矮化结果的花灌木。
高层屋顶绿化的植被需以矮生小灌木、野草为主,形成屋顶坝上草原景观,在城市屋顶实现本地乡土植被的自然恢复。人极少上去,能够为鸟类提供更加静谧自然的生存环境。
低层屋顶,可充分构建家与园的融合。在现代城市中,社区邻里人与人之间的缺乏沟通,孩童在繁华的孤寂中长大。若对屋顶进行田园生态利用开发,除了休憩、接近自然,人们也多了一个共享、交流的平台。在学校和低层居民楼,采用装配式的屋顶绿化可以使景观的参与性、互动性加强。从经营的角度,让社区居民方便、有趣且好用。屋顶绿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不是简单地按照当地政府对绿化的要求、规定,完成相应的绿化任务,而是要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进去,与农园艺有更多的参与实践,实实在在受益,并实现城市建筑对自然生态的修复。
城市屋顶绿化,是生态人居建设的系统集成,是有家、有爱、有分享、有康养的绿色生活产业联链,也是城市生态发展的未来……